景點分類: |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奇觀 探索體驗 農業觀光 工業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
---|---|
所在地區: |
輝山風景區位于沈陽市東北部,距離市中心17公里,輝山系長白山的一個支脈,風景區規劃總面積142平方公里。風景區內山巒起伏、溪谷迂回、樹木蔥郁,秀湖四面環山、湖水碧澈,林海松濤,氣象萬千,形成美麗的自然景觀。秀湖之水,寬闊清澈,碧波蕩漾,似一顆明珠鑲嵌于群山環抱之中。景區以自然景觀為主,頗受旅游者喜愛,成為廣大游客休息、度假、觀光游覽的風景名勝。
在沈陽市東部山區就有這樣一個坡,各種車輛到此,下坡不開(蹬)不走,上坡不開(蹬)卻自動向坡上滑行。怪坡位于沈陽市沈北新區清水臺鎮境內的帽山西麓,面對曠野,背依群山,西距貫穿南北的102線國道1.32公里,東向煤都撫順30公里。怪坡是長80米,寬約15米,呈東高西低走勢的斜坡,發現于1990年4月。
沈陽故宮,原名盛京宮闕,后稱奉天行宮。位于沈陽市沈河區明清舊城中心。占地面積約6萬平方米,有建筑90余所,300余間。始建于后金天命十年(明天啟五年,1625年),初成于清崇德元年(明崇禎九年,公元1636年)。清順治元年(1644年),清朝移都北京后,成為“陪都宮殿”。從康熙十年(1671年)到道光九年(1829年)間,清朝皇帝11次東巡祭祖謁陵曾駐蹕于此,并有所擴建。
清昭陵是清朝第二代開國君主太宗皇太極以及孝端文皇后博爾濟吉特氏的陵墓,占地面積16萬平方米,是清初“關外三陵”中規模最大、氣勢最宏偉的一座。位于沈陽(盛京)古城北約十華里,因此也稱“北陵”,是清代皇家陵寢和現代園林合一的游覽勝地。湖水蕩漾,樓殿威嚴,金瓦奪目,充分顯示出皇家陵園的雄偉、壯麗和現代園林的清雅、秀美。
清初四塔是清大宗皇太極敕建的沈陽城外的東、西,南,北四塔,1643年(崇德八年)動工,1645年(順治二年)竣工。每塔的下面都建寺廟一座,塔和寺廟系同時建成,據碑銘記載:“盛京四面各建莊嚴寶寺。每寺中大佛一尊,左右佛二尊,菩薩八尊,天王四位,浮圖一座,東為慧燈朗照,名曰永光寺;南為普安眾庶,名曰廣慈寺;西為虔祝圣壽,名曰延壽寺;北為流通正法,名曰法輪寺”。
青年公園位于沈河區青年大街中段,沈陽彩電塔腳下,始建與1952年,占地面積為29萬平方米,其中水面15萬平方米。園內主要景點有:觀容山、沉池。1999年重建的芳草園內散養著小鹿、鴿子、珍珠雞、火雞等200余只,及猴子和百鳥籠。
南運河帶狀公園位于沈陽市區的南部,建在綿延14.5公里的南運河兩岸,從東至西連通了大東、動物園、萬柳塘、青年、魯迅、南湖等大公園,還有18個景點,它們分別是:黎明園、東塔園、旭園、春嘵園、滂江園、濱河園、夏芳園、萃園、怡靜園、南中園、皂角園、文藝園、順通園、振興園、秋錦園、路園、陽春園、龍王廟園、各園的風格迥異,景色各具千秋。
遼寧省博物館(英文名稱:Liaoning Provincial Museum)位于中國遼寧省沈陽市和平區十緯路二十六號,為一座綜合性博物館。館舍原為奉系軍閥熱河都統湯玉麟官邸,“9、18”事變后,偽滿政府在此設立“國立博物館奉天分館”。1948年11月2日,沈陽解放。經東北人民政府批準,成立了東北博物館,于1949年7月7日開放,1959年改名為遼寧省博物館。 "遼寧博物館新館文物專題展" 榮獲第六屆(2003--2004年度)全國(中國)博物館十大陳列精品評選精品獎。
勞動公園位于遼寧省沈陽市鐵西區肇工南街。由衛工南街、勛業三路、肇工南街和南十二路圍成,以南十二路為底邊,整體呈梯形狀。公園建于1956年,占地面積34.7萬平方米,有水面2.8萬平方米,是鐵西區最大的綜合性公園。因為距離鐵西產業工人聚集的生活區(工人村)較近,成為人們下班休閑娛樂的場所,稱為勞動公園。
九?一八歷史博物館位于遼寧省沈陽市大東區望花南街,該館是為警示后人勿忘“九一八”國恥而修建。博物館建成于1991年,主體建筑采用碑館結合形式。殘歷碑是一座巨大石雕,碑形為翻到事變日期的臺歷,上面布滿彈痕與骷髏。館內以豐富的史料向人們介紹了日本帝國主義發動“九一八”事變、奴役中國人民的罪行和淪陷區人民的苦難生活及不屈不撓的斗爭事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