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分類: |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奇觀 探索體驗 農業觀光 工業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
---|---|
所在地區: |
東起獨秀山東麓,南臨桂(林)陽(朔)公路,西至龍躍山,北靠螃蟹山,總面積340畝。該園始建于1915年,因附近有壽陽山(碧蓮峰),故曾取名“壽陽公園”。1934年第一次擴建后,以其位于陽朔縣城而改名“陽朔公園”。現有大小二園門。大門上方刻有當代著名書法家劉海粟手書“陽朔公園”四字。小門在碧蓮洞口西南方,建于1980年,刻有著名畫家陸儼少手書園名。
長江三峽西起重慶市的奉節的白帝城,東至湖北省的宜昌的南津關。自西向東主要有三個大的峽谷地段:瞿塘峽、巫峽和西陵峽,三峽因而得名。三峽兩岸高山對峙,崖壁陡峭,山峰一般高出江面1000---1500米。最窄處不足百米。三峽是由于這一地區地殼不斷上升,長江水強烈下切而形成的,因此水力資源極為豐富。
柴達木盆地,位于青海省西北部,盆地略呈三角形,為中國三大內陸盆地之一,柴達木盆地地處青藏高原北部,柴達木不僅是鹽的世界,而且還有豐富的石油、煤,以及多種金屬礦藏,如冷湖的石油、魚卡的煤、錫鐵山的鉛鋅礦等都很有名。所以柴達木盆地有“聚寶盆”的美稱。2011年3月17日,青海柴達木盆地遭遇40年來最大沙塵和大風天氣。
象山公園與伏波公園、疊彩公園合稱象山景區,于2000年12月被國家列為首批4A級景區。象山景區是桂林久負盛名風景區,薈萃了桂林山水和人文景觀精華,是中外游客游覽桂林必到之處。象山公園以象鼻山為主體,位于市內桃花江注入漓江處,濱江路的南端,因其山形酷似一頭巨象臨江汲水而得名。
茶卡鹽湖,也叫茶卡,位于青海省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烏蘭縣茶卡鎮附近。地理坐標為東經99°02′-99°02′,北緯36°18′-36°45′。 在茶卡盆地的南面有鄂拉山,北面有青海南山,與青海湖相隔;盆地東西長80km,寬30km,面積2400km2。茶卡鹽湖位于茶卡盆地的西部,長15.8km,寬9.2km,面積154km2,湖面海拔3059m;鹽湖的邊緣呈放射狀展布的茶卡河、莫河、小察汗烏蘇河等河水直接入湖,并且在湖區東部泉水發育,以地下水的形式補給茶卡鹽湖湖盆。
象鼻山是桂林的城徽山,是桂林旅游的標志山,它坐落在桂林市中心的漓江與桃花江匯流處,形似一頭鼻子伸進漓江飲水的巨象,象鼻和象腿之間是面積約一百五十平米的圓洞,江水穿洞而過,如明月浮水。坐落西岸的象山水月與漓江東岸的穿月巖相對,一掛于天,一浮于水,形成“漓江雙月”的奇特景觀。凡是來桂林旅游的國內外游客,基本上都要來象鼻山游覽。
湘江戰役紀念碑,坐落于興安縣城西南1公里的獅子山,占地面積8萬平方米,由大型群雕、主碑、紀念館組成。1996年6月,國家教委、民政部、文化部、國家文物局、共青團中央及解放軍總政治部共同確定碑園為“全國中小學愛國主義教育基地”;1997年6月,中共中央宣傳部將其列為首批“全國百家愛國主義教育示范基地”之一,成為全國重要的革命傳統教育基地和旅游觀光區。
杉湖位于廣西桂林市區中心,秀峰區、象山區接合處,中山路穿過湖區,陽橋的東側,向東通漓江,西接榕湖,北與中心廣場比鄰,因湖邊長有杉樹命名。是桂林城中開放式步行休閑公園。 杉湖常與榕湖一起合稱榕杉湖。杉湖東西長約390米,平均寬度180米,水域面積7.02公頃。杉湖與榕湖相接的前段,波濤徐徐,與周圍的綠色相映成趣,晚上燈光漫射在波濤上,延湖邊游走,別有一番趣味。
貝殼山位于都蘭縣諾木洪鄉東南方向的一片荒漠地帶。貝殼山不高,說它是座山,是大漠人詩意的夸張。東西走向,寬約六七十米,長約二公里左右。大約銅錢小約拇指數以億計的貝殼,同含有鹽堿的泥沙凝結在一起,層層疊疊,堆積在一起,千姿百態。這里原本是一片碧水浩淼的古海,爾今,古海退去,陸地隆起。貝殼山是古海的遺蹤,也是古海的見證,它凝著地球運動一頁巨變的歷史。
龍勝各族自治縣位于廣西壯族自治區東北部,地處越城嶺山脈西南麓的湘桂邊陲。縣城龍勝鎮與自治區首府南寧市直線距離371公里,公路里程531公里。與桂林直線距離63公里,公路里程87公里。是大桂林旅游圈內的旅游大縣之一,廣州至成都的國道321線從龍勝境內通過,是湘西南、黔東南與四川進入廣西之咽喉與物資集散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