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分類: |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奇觀 探索體驗 農業觀光 工業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
---|---|
所在地區: |
位于佛山市南海區北部、著名的桃花之鄉獅山鎮松崗,佛山新八景之一,是一處規模宏大的新興的旅游休閑娛樂度假區。園區總面積八平方公里,園內由平頂山、尖峰嶺等十多個海拔百米左右的山丘和大小不等的十余個山塘、水庫所組成,綠色植被覆蓋率達90%以上。這里山水相映,鳥語花香,環境幽靜,空氣清新,確是一處喧囂鬧市中的世外桃源。
寶林寺原址在佛山市順德區大良鎮內的鳳山南麓,初名柳波庵。始建于公元10世紀的五代南漢末期,宋代重修時擴大規模。元代高僧德欽在此潛修至圓寂,僧眾在寺內建“肉身堂”安奉涂漆遺體。清康熙年間重修擴建后,易名“寶林寺”,取“凈土七寶樹林”之意。其后,縣衙在寺內增建“萬壽宮”,供吏員向帝、后祝壽及恭聽“圣諭”之用。至20世紀中期,此寺大部分拆卸擴路和興建文化公園。
佛山是中國古代四大名鎮之一,特以手工業發達而聞名海內外。精湛的民間工藝歷史悠久,相傳源自宋代,具有 濃郁地方色彩,素負盛名。佛山市民間藝術研究社成立于1956年,是集傳統嶺南民間藝術承傳保護、研究、創作、生產經營、貿易、旅游接待、文化藝術交流展覽、及教育培訓于一體的國營專業機構。
通湖草原位于內蒙古和寧夏交界處的騰格里沙漠腹地,東距阿左旗巴彥浩特200公里,南離寧夏中衛市26公里,西望甘肅河西走廊,是古絲綢之北路要塞。通湖草原位于內蒙古和寧夏交界處的騰格里沙漠腹地,東距阿左旗巴彥浩特200公里,南離寧夏中衛市26公里,西望甘肅河西走廊,與“AAAAA”級旅游勝地沙坡頭——沙沙相連,直越8.3公里便可到達。
中國是陶瓷之國,而石灣是我國歷史上嶺南重要的陶業基地,素有“南國陶都”的美譽,以五千年的制陶歷史而聞名世界。石灣陶業全盛時期,共有龍窯107座,容納生產工人六萬有余,贏得“石灣瓦,甲天下”的聲譽。南風古灶旅游區從2000年起開放接待游客,是一個全新的旅游景點,至今已接待大量國內外游客,成為佛山乃至珠江三角洲地區的新旅游熱點。
東華里在廣東省佛山市禪城區福賢路,原名“伍楊街”,以清初聚居此地的楊族和伍族姓氏命名,其后兩族相繼衰落,房產逐漸轉賣與他姓,至清乾隆年間更名為“東華里”,至嘉、道年間,遷入駱氏家族,該族的駱秉章當時在朝中為協辦大學士、四川總督,曾對該里后半段北側宅第大加修葺改造,屋宇更為規整美觀。
三水大旗頭村,古鍋耳屋群大旗頭村,也稱鄭村,始創于明嘉靖年間,原名叫大橋頭,是廣東粵中地區典型的、最具獨特建筑風格的清代村落,據說古村由清朝廣東水師提督鄭紹忠所建,至今保存完整,現已被定為省文物保護單位。 該村是一個祠堂,家廟兼備,聚族而居的建筑群,內部布局采用廣東民居典型的“三間二廊”式。
水洞溝遺址,屬黃河一級支流,是舊石器時代晚期原始人的發祥地,發源于寧夏靈武市與鹽池縣交界處的寶塔,在明長城南側拐彎,流經鄂托克前旗西角的上海廟鎮的芒哈圖后入黃河干流,全長60公里,流域面積950平方公里。水洞溝溝寬50-200米,溝深6-14米,兩岸為棕鈣土。由于沿河有泉水溢出,形成許多小洞,故稱“水洞溝”,水洞溝遺址見證了中西方文化交流的歷史,這里保持了古樸的雅丹地貌
佑寧寺是青海較大的藏傳佛教寺院,號稱“湟水北岸諸寺之母”。雍正十年(1732年)雍正帝下詔修復,并賜額“佑寧寺”。佑寧寺原有大小20多位活佛,其中土觀、章嘉、松布、卻藏、王佛等五大囊活佛,清代封為呼圖克圖,尤其章嘉活佛是青海駐京呼圖克圖首領,封為大國師,與達賴、班禪和哲布尊丹巴并稱為“黃教四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