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點分類: | 全部 森林公園 海島海岸 草原草甸 沙漠戈壁 冰川雪域 濕地湖河 名山奇峰 自然保護區 野生動物園 主題公園 名勝古跡 歷史遺產 民族風情 度假療養 園林老宅 陵園古墓 古鎮村落 博物館 考古遺跡 城市風光 名人故里 宮殿樓閣 道教福地 宗教旅游 地質奇觀 探索體驗 農業觀光 工業旅游 植物園 郵輪游艇 |
---|---|
所在地區: |
馬陵之戰紀念館位于莘縣大張家鎮馬陵村和櫻桃園鄉道口村之間,戰國時期著名的齊魏馬陵之戰,就發生在這里。馬陵、道口兩村相距6公里,皆順河流向建屋,村中房屋、胡同、道路無一不斜,且拐彎甚多,極為曲致。至今進村后仍極易使人迷失方向。當年著名軍事家孫臏就是充分利用了這些有利條件,伏兵于馬陵道旁,一舉打敗了驕縱的魏兵,魏軍主將龐涓自殺。
韓氏墓地石刻群 古代石刻群。位于莘縣董杜莊鄉梁丕營村東北。系唐末魏博節度使韓允中及其父韓國昌墓葬神道石刻群。墓葬坐北朝南,地表封土已平。石刻存有韓允中墓碑、韓國昌神道碑、墓表、豕、羊、馬、武士俑。韓允中墓碑和韓國昌神道碑形制大小基本相司。碑身與碑額為整石雕出,通高6.8米、寬2.13米、厚0.77米。額上浮雕6條龍,曲折盤繞,層次分明,龍首飾在碑首側,碑首正中留有圭字形額。
朝城清真寺位于莘縣朝城北街路西,是魯西地區大型的清真寺之一,現為聊城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朝城清真寺坐西朝東,占地約二畝,寬敞明靜,曲欄環繞。據寺內《修繕紀要》載,大殿飾以伊斯蘭教象征和平的綠色為主色調,球體部分飾以金黃色調,該寺始建于明代,清康熙年間重修。寺院由大門、過廳、大殿組成,主體建筑為大殿。
莘縣燕塔坐落于莘縣城中心,是一座存放高僧骨灰的佛塔,舊縣志中稱“古塔”、“寶塔”,外地人則稱“莘縣塔”。莘縣人因塔上棲息一種體型較大的鐵皮燕子而親切地稱為“燕塔”。 莘縣燕塔的歷史可追溯到北宋治平元年(即公元1064年),那一年舉行了隆重的古塔奠基儀式。金天眷二年(即公元1139年),塔終于宣告竣工,一個塔前后竟建了75年。古塔共十三級,為樓閣式青磚木柱結構,塔體八面,每層四門,通高66.7米,塔基南北徑長22米,東西徑長23米,占地面積371平方米。古塔在莘縣城中心矗立了829年,歷經王朝更替,社會變遷,戰事侵襲,巋然不動。
武訓紀念館位于山東省聊城市冠縣柳林鎮,屬省級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千古奇丐”武訓先生的墓地,是武訓及武訓精神的主要紀念地。始建于1903年,1937年由時任山東教育廳長何思遠撥款重修,建筑、文物保存完好。每年11月份舉辦武訓義學文化節吸引了大量的游客,主要景點有武訓祠、武訓墓、武訓陳列室、武訓碑廊、武訓魂、高歌臺、武訓義學堂等幾部分。
冠縣梨園歷史悠久,據史書記載,早在漢武帝時期,冠縣鴨梨就已名揚四方。百年老樹遍布梨園,春天梨花盛開,堆雪鋪玉;夏天枝繁葉茂,壁波萬頃;秋天碩果累累,飛甜流香;冬天蒼枝婀娜,詩畫遍地。寫就了一幅幅風景壯麗的天然畫圖。景區以具有300多年樹齡的“梨樹王”為中心,繪畫為梨王宮、結義園、梨仙居、百草園、親情園、觀花園、御宿園、吉祥園、養生園、貢梨園、林間娛樂園、寒露寺遺址、群梨薈萃園等十三個景觀單元。其中觀花園建有三層16米高的觀雪臺,登臺極目遠望,萬畝梨園盡收眼底。
曹植墓位于中國北部山東省東阿縣城南20公里處的魚山西麓,是三國時期魏國(公元220~265年)著名詩人,曹操第三子陳思王曹植的墓冢。曹植(公元192~232年)字子建,“建安七子”之一,他所作的《七步詩》至今仍為世人廣為傳誦。曹植墓始建于魏太和七年(公元233年),1981年和1985年曾先后進行過修葺。
陽谷景陽崗遺址發現于1973年。1994年,修建景陽崗公園時發現史前城墻遺存,經詳細的調查、鉆探,發現景陽崗遺址是一處龍山時代城址。城址平面呈橢圓形形,東北西南向,長1200、寬300—400米,面積約35萬平方米。城內有大、小兩個臺基。大臺基位于南部,面積9萬平方米,小臺基在北面,面積1萬平方米 。
陽谷海會寺創建于清康熙年間,后經乾隆、光緒年間兩次擴建續修,形成了“殿宇巍峨,樓閣連亙”的清代典型古建筑群,由大殿、戲樓、碑亭、千佛閣、劉公祠等部分組成,為華北五大寺院之一。寺院占地90余畝,原有殿宇168間,現存81間。建筑上采用傳統的中軸線對稱布局,從南向北依次為山門、前殿、中殿、大雄寶殿
中國阿膠博物館,坐落于泰山腳下,黃河岸邊的東阿縣城東臨,由全國最大的阿膠生產企業東阿阿膠集團出資興建,總投資1000余萬元,是我國首家以阿膠發展為主題的主題性博物館中國阿膠博物館共分為十一個展廳,由古代和現代兩部分組成。古代部分主要體現阿膠從古至今的發展演化過程,力求以直觀的視覺效果把古代東阿人的智慧展現于參觀者面前;現代部分主要表現的是現代阿膠人的艱辛創業和輝煌成就。